大豆的種植技術
大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,其種子也稱為大豆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豆類。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營養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,是蛋白質最豐富最廉價的來源。
大豆,通稱黃豆。豆科大豆屬一年生草本,高30-90厘米。莖粗壯,直立,密被褐色長硬毛。葉通常具3小葉;托葉具脈紋,被黃色柔毛;葉柄長2-20厘米;小葉寬卵形,紙質;總狀花序短的少花,長的多花;總花梗通常有5-8朵無柄、緊擠的花;苞片披針形,被糙伏毛;小苞片披針形,被伏貼的剛毛;花萼披針形,花紫色、淡紫色或白色,基部具瓣柄,翼瓣蓖狀。莢果肥大,稍彎,下垂,黃綠色,密被褐黃色長毛;種子2-5顆,橢圓形、近球形,種皮光滑,有淡綠、黃、褐和黑色等多樣。花期6-7月,果期7-9月。
v1、光照
大豆是短日照作物,大豆生長要求較長的黑暗和較短的光照時間。具備這種條件就能提早開花,否則生育期變長。
v2、溫度
大豆是喜溫作物,夏季氣溫平均在24~26℃左右對大豆生長發育最適宜。大豆不耐高溫,超過40℃,坐莢率減少57%~71%。大豆抵抗低溫能力不如小麥、油菜。大豆的補償能力較強,苗期只要子葉未死,霜凍過后,子葉節還會出現分枝。大豆抗寒力弱,成熟期植株死亡的臨界溫度是-3℃
v3、水分
大豆一生需水較多,發芽時,土壤含水量為田間持水量的50%~60%。開莢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,如果此期出現干旱易引起減產。
v4、礦質元素
大豆是需礦質營養數量多、種類全的作物。據試驗,畝產100公斤需氮7~10公斤,P2O5 1.5公斤,K2O2.5公斤,微量元素中對鉬的需量較多,所以大豆在開花結莢期噴施鉬肥效果好。
v5、土壤
大豆對土壤要求不太嚴格。從土質來看,沙質土、壤土、輕堿土都可種植大豆,而排水暢、保水力強、富含有機質和鈣質的壤土最理想。大豆耐酸性不如水稻、小麥等作物,耐堿性不如高粱、谷子、棉花等作物。最適宜的土壤pH值為6.8~7.5,高于9.6或低于3.5,大豆均不能生長。
大豆是需肥較多的作物。每生產100公斤大豆籽實及其相應的莖、葉、莢殼等,需要吸收氮5.3-7.2公斤、五氧化二磷1.0-1.8公斤、氧化鉀1.3-4.0公斤。其氮、磷、鉀比例為1:1.2:0.5。
大豆不同生育時期的吸肥情況是不同的:從出苗到始花期,三要素吸收量占總量的25-33%;從始花期到鼓莢期是吸肥高峰期,吸氮量占總量的54.6%,吸磷量占51.9%,吸鉀量占61.9%。鼓莢以后,則對氮、鉀的吸收量大為減少,但對磷的吸收卻仍未停止
v1、基肥施足
以有機肥為主,配合磷、鉀肥,施肥量占大豆總施肥量的60%-70%,一般是每畝施糞肥500公斤(配合金寶貝肥料發酵劑腐熟發酵,可提高養分轉化率,避免二次燒苗現象),草木灰100-200千克,配合過磷酸鈣50公斤,尿素5公斤做基肥,建議配合金寶貝微生物菌肥1-2公斤。(如施用硫酸鉀復合肥料一畝地施用60-70公斤配合金寶貝微生物菌肥1-2公斤)。翻地前施入,通過翻耕,將肥料施入耕層中。
v2、種肥施好
大豆施肥講究分層施,種肥施是分層施肥的一種形式,亦是集中施肥。生產中采用每畝施腐熟有機肥100-200公斤(如果是未充分腐熟的新鮮糞便,建議應用金寶貝肥料發酵劑進行發酵腐熟)。配合過磷酸鈣10-15千克做種肥。瘠薄的土地還應施入少量的氮肥和鉀肥,配合金寶貝微生物菌肥1公斤,可減少磷鉀元素吸附固定在土壤中,提高肥料利用率,長期施用可明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培肥地力。但要注意的是:肥料要與種子分開,以免燒傷種子和幼苗,將種肥施入種子下3-4厘米處。
v3、追肥巧施
在大豆生產中,根際追肥需要進行2次。第一次是在苗期,此時根瘤菌尚未固氮,正是“氮肥饑餓期”,所以要早施,可結合第一次中耕時追施,每畝施尿素5-10千克配合金寶貝微生物菌肥1公斤,可減少尿素的揮發和淋濕,提高氮肥利用率。第二次是開花結莢期,適時追肥對提高開花率和結莢率,減少落花落莢,提高大豆產量有積極的作用。
v4、根外追肥
根外追肥是在大豆開花期和結莢期。因大豆根瘤菌的形成需要鉬元素,所以一般大豆的根外追肥是鉬酸鈉、硫酸鉀、磷酸二氫鉀等。也可將金寶貝微生物菌肥稀釋300-500倍,取上清液進行噴施。